摘要
对于进入开采末期的特大型深凹露天矿山,在由露天开采经转入地下开采时,会面临产能接续困难和安全生产条件差等问题。利用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工艺优势构建楔形过渡协同开采模式,并对协同采准和诱导崩落首采区的技术要点进行梳理,在大孤山铁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楔形过渡协同开采技术能保持矿山产能稳定,对实现特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稳定发展效果显著。
作者及单位
范晓明, 王洪强, 赵强, 张昭, 黄其冲, 赵文龙
引用格式
正文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在露天开采的末期,矿山还在进行露天开采的条件下,开始进行地下开采。此时,对地下开采而言,受到地表已经形成露天坑、且露天开采还在继续等安全条件的限制;对露天开采而言,地下开采的加入,改变了露天矿体开采环境和围岩的稳定性。因此,在转型期两者互相约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国内外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大型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基本都存在过渡期产能平稳持续和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
迄今为止,特大型深凹露天矿山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间,均需要减产,甚至是停产过渡,尚未实现稳产或增产过渡。根据矿山实例统计,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主要采取境界矿柱过渡方式、境界矿柱+覆盖层过渡方式、设置过渡层的3层过渡方式以及我国近年提出的楔形转接过渡方式。露采在下、地采在上的楔形过渡方式成功应用于海南铁矿的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利用露天和地下开采的工艺优势,实现露天转地下的稳产与增产过渡。
1 露天转地下楔形过渡协同开采方法
1.1 楔形过渡开采原理
露天转地下楔形过渡开采方法通过合理改进露天与地下采矿方法、制定露天末期与地下开拓系统、优化露天地下开采界线、设计挂帮矿高效开采方法、确定边坡安全防控技术与合理制定全矿床协同开采方案等内容,将特大型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体条件与露天地下时空拓展技术有机结合,从而构建露天地下楔形过渡协同开采方法。
楔形过渡协同开采方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①充分利用露天公路尽早建设地下开拓工程,借助平硐、斜井等措施工程,可对露采境界外矿体进行多方位开拓,快速增大开拓、采准与回采矿量;②利用诱导冒落法开采挂帮矿,通过控制采空区的跨度与高度,控制塌陷坑的容积与深度,接收边坡滑落的散体,使之不影响露天采场,这样诱导工程的位置可灵活布置,既可布置在露天采场的上方,也可布置在露天采场的下方,只要与露天采场在水平投影面上错开,其上露天边坡允许塌陷即可,由此可大幅度增大地下开采效率,快速提高地下产能;③加大力度开采露天陡帮坑底矿,充分发挥露天工艺优势,增大露天开采强度;④通过数据分析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工艺和经济优势,确定适用于协同开采的开采境界,提高协同开采能力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⑤基于露天坑底矿量延深开采和挂帮矿量诱导冒落法开采,构建边坡全程安全管控技术,即在塌陷坑形成之前,建立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冒透地表之后,通过塌陷坑控制岩移方向。
以大孤山实际矿体条件实施楔形过渡的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技术,本着“下盘侧矿体由陡帮延深开采方式露天采出,上盘侧挂帮矿体由诱导冒落法开采方式地下采出”的协同开采原则,实施全矿床露天地下协同开采,从本质上解决过渡期产能平稳持续和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对该矿山近些年的矿石生产量统计得出,通过露天开采+露地协同开采+地下开采,大孤山铁矿产能由露天开采的600万t/a逐步增大到地下开采的700万t/a,并可持续开采30 a,实现了安全持续高效开采。
*免责声明: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