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全方位服务者
 029-89551388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知识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要点:筑牢生命防线,守护矿山安宁

发布时间: 2025-07-07 来源:

金属非金属矿山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其安全生产不仅关乎企业生存发展,更直接关系广大矿工生命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较于煤矿,非煤矿山在赋存条件、开采方式、灾害类型等方面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安全监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旨在系统梳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的核心要点,为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实践参考。

一、 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安全监管“千斤担”

安全监管效能的根基在于清晰明确的责任体系,必须确保各方责任无缝衔接、压紧压实。

  1. 强化政府领导与属地责任:

    •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矿山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将矿山安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

    •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健全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 强化属地管理,确保监管力量、资源配置与辖区内矿山风险等级相匹配,杜绝监管盲区。对安全基础薄弱、灾害严重、事故多发的地区实施重点督导。

  2. 夯实部门监管责任:

    • 应急管理部门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主要负责机构,必须依法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牵头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

    • 自然资源、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须严格履行各自法定职责,在规划立项、火工品管理、环保要求、设备设施安全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监管合力。

    • 建立清晰高效的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线索移送机制,消除“九龙治水”弊端,构建全链条监管闭环。

  3. 聚焦企业主体责任:

    • 矿山企业(含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具体安全责任。

    • 保障安全投入足额到位,确保安全设施设备有效运行,及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赋予其充分职权。

    • 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法定安全职责,亲自部署、检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至“神经末梢”。

二、 聚焦风险源头,织密事故防控“防护网”

有效辨识、科学评估、精准管控风险,是防范事故的核心所在。

  1. 深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 强制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需定期、系统、全面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中的安全风险。

    • 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如红、橙、黄、蓝),并制定落实针对性管控措施。

    • 建立健全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内容、频次、责任主体。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清单化、闭环化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必须挂牌督办,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2. 严控重大灾害风险:

    • 边坡(排土场)失稳: 露天矿山必须严格执行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开采,确保台阶参数(高度、坡面角、平台宽度)符合设计规范。强化边坡稳定性监测(如位移、地下水位监测),定期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加强排土场规划、堆排和监测管理,严防泥石流和滑坡。

    • 采空区坍塌与地表塌陷: 地下矿山必须建立完善的采空区管理制度,及时准确测绘并上图。因地制宜采取充填、崩落、隔离或强支撑等有效措施处理采空区。加强地表变形监测预警,对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和设施制定搬迁或防护预案。

    • 透水与突水: 严格落实“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水害防治原则。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老空水、地表水、强含水层等威胁。留设足够防水矿(岩)柱,完善排水系统并确保能力充足可靠。

    • 中毒窒息: 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管理,确保有效运行,风质风量满足要求。严格受限空间作业审批和监护制度,配备可靠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呼吸器。废弃巷道、采场必须及时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

    • 火灾: 完善井上下消防系统。加强井下动火作业、电气设备、油料储存等环节管理。防范硫化矿石自燃和焊接火花引燃可燃物。

    • 爆破事故: 严格爆破器材购买、运输、储存、领用、发放、使用和清退全过程管理。确保爆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设计施工。加强爆破警戒和信号管理。

  3. 强化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 严禁将矿山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 发包单位必须对外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统一协调、管理,将其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

    • 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严格审查外包单位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 加强对外包队伍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三、 夯实基础根基,筑牢安全发展“压舱石”

长远安全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支撑。

  1. 提升科技兴安水平:

    •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如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开采装备,井下精准定位系统,在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边坡、地压、位移、微震、有毒有害气体、视频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预警能力。

    • 鼓励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早期识别、智能预警和精准管控能力。

  2.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确保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按规定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 培训内容必须结合岗位风险,注重实效,增强从业人员风险意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 创新培训方式,利用VR/AR等技术提升培训沉浸感和效果。

  3.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 企业必须依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并定期修订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定期检查维护。

    • 定期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提升协同响应能力。

  4. 严格源头准入与淘汰退出:

    • 严格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审查,把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关,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 对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最小开采规模标准、安全保障水平低、资源枯竭、灾害严重难以有效治理的矿山,坚决依法引导退出或关闭。

结语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之以恒地健全责任体系、聚焦风险源头、夯实基础根基,方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为矿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石。监管者须如履薄冰,企业当恪守红线,唯有筑牢责任之基、织密防控之网、夯实发展之石,方能守护好矿山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希望。

责声明: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风险。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