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效的现场应急指挥体系是成功处置事故的关键。通常建议设立以下应急工作组,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应急小组 | 主要职责 | 通常负责部门/人员 |
---|---|---|
现场指挥组 | ||
现场警戒组 | ||
专业救援组 | ||
医疗救护组 | ||
宣传通讯组 | ||
技术专家组 |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报告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外部支援的速度和强度。
报告程序:事故现场人员 → 企业调度室或带班领导 → 企业主要负责人 → 当地乡镇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通常规定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和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和现场处置情况;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非煤矿山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坍塌(滑坡)、冒顶片帮、爆破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等。 以下是几种典型事故的现场处置要点:
立即撤离:事发区域及周边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核实人数:迅速核实被埋压人数、位置。
科学施救:救援组在专家指导下,使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确定被困人员位置,调用机械(如铲车)清除塌方土石,同时安排专人观察边坡稳定情况,防止二次坍塌。 技术专家组评估顶板稳定性,制定科学救援方案。
医疗准备:医疗组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点,准备抢救伤员。
切断电源:切断事故区域电源。
加固支护:救援组首先使用液压支柱等支护材料加固事故区域,防止顶板进一步冒落,确保救援通道安全。
开辟通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开辟救援通道,解救被困人员。
通风保障:确保井下通风畅通,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警戒疏散:立即疏散爆破警戒区域内所有人员。
检查确认:由专业爆破员检查现场是否有盲炮。处理盲炮必须由专业爆破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严禁擅自处理。
伤员救助:对因爆炸冲击波、飞石等受伤的人员进行止血、包扎等急救。
紧急停机:立即切断设备电源或动力,使设备停止运转。在开关上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
解救伤员:小心地移开设备部件或物料,解救被困人员。避免使用可能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的方式。
急救止血:对出血的伤口立即用清洁布料压迫止血,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评估现场:救援前评估现场是否仍有坠落风险,确保救援环境安全。
固定伤员:如无专业知识,切勿随意移动伤员,尤其怀疑有脊柱骨折时。应先检查伤情,进行止血、固定。
正确搬运:必须使用硬质担架搬运疑似脊柱损伤者,多人平托,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
切断电源:立即断开近处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若无法断开,用干燥木棒、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或将触电者移开。
防止连锁触电:施救者必须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自身触电。
现场救护:脱离电源后,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并持续到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善后处理: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补偿等善后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事故调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
应急评估: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生命至上:所有处置措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科学施救:严禁盲目施救,避免次生事故和扩大伤亡。确保救援环境安全是救援行动的首要前提。
常备不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保持应急能力的关键。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应急资源的可用性和人员的反应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
保障投入:企业必须保证应急物资、装备和培训的投入,确保应急资源充足有效。
*免责声明: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