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全方位服务者
 029-89551388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知识

非煤矿山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8-29 来源:

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一个高效的现场应急指挥体系是成功处置事故的关键。通常建议设立以下应急工作组,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应急小组主要职责通常负责部门/人员
现场指挥组
总体负责协调组织事故现场处理工作;向各组传达指挥部指令;向指挥部报告救援进展的重大问题;督促各组工作。
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最高级别在场管理者
现场警戒组
负责划定现场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矿区及进出口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车辆畅通;疏散事故区内无关人员。
安保部门、公安人员
专业救援组
调用铲车等机械清除塌方土石,组织有关人员解救受伤人员;观察事故地段塌方状况,制定防范措施。
企业专职或兼职救援队、消防救援队伍
医疗救护组
负责确定受伤人员救护医院;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医疗救护人员、企业经过培训的急救员
宣传通讯组
负责保障现场通信畅通,协调伤员送医救治,并负责收集现场影像资料等。
行政部门、通讯保障部门
技术专家组
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评估事故风险,制定科学救援方案。
技术专家、外部支援专家

信息报告流程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报告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外部支援的速度和强度。

报告程序:事故现场人员 → 企业调度室或带班领导 → 企业主要负责人 → 当地乡镇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通常规定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1. 报告内容

    •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 事故的简要经过和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已经采取的措施和现场处置情况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常见事故类型及现场处置措施

非煤矿山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坍塌(滑坡)、冒顶片帮、爆破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等。 以下是几种典型事故的现场处置要点:

1. 坍塌(滑坡)事故

立即撤离:事发区域及周边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 核实人数:迅速核实被埋压人数、位置。

科学施救:救援组在专家指导下,使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确定被困人员位置,调用机械(如铲车)清除塌方土石,同时安排专人观察边坡稳定情况,防止二次坍塌。 技术专家组评估顶板稳定性,制定科学救援方案。

医疗准备:医疗组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点,准备抢救伤员。

2. 冒顶片帮事故

  • 切断电源:切断事故区域电源。

加固支护:救援组首先使用液压支柱等支护材料加固事故区域,防止顶板进一步冒落,确保救援通道安全。

  • 开辟通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开辟救援通道,解救被困人员。

  • 通风保障:确保井下通风畅通,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3. 爆破伤害事故

  • 警戒疏散:立即疏散爆破警戒区域内所有人员。

  • 检查确认:由专业爆破员检查现场是否有盲炮。处理盲炮必须由专业爆破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严禁擅自处理。

  • 伤员救助:对因爆炸冲击波、飞石等受伤的人员进行止血、包扎等急救。

4. 机械伤害事故

  • 紧急停机:立即切断设备电源或动力,使设备停止运转。在开关上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

  • 解救伤员:小心地移开设备部件或物料,解救被困人员。避免使用可能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的方式。

  • 急救止血:对出血的伤口立即用清洁布料压迫止血,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5. 高处坠落事故

  • 评估现场:救援前评估现场是否仍有坠落风险,确保救援环境安全。

  • 固定伤员:如无专业知识,切勿随意移动伤员,尤其怀疑有脊柱骨折时。应先检查伤情,进行止血、固定。

  • 正确搬运:必须使用硬质担架搬运疑似脊柱损伤者,多人平托,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

6. 触电事故

  • 切断电源:立即断开近处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若无法断开,用干燥木棒、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或将触电者移开。

  • 防止连锁触电:施救者必须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自身触电。

  • 现场救护:脱离电源后,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并持续到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后期处置

善后处理: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补偿等善后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事故调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

应急评估: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重要提示

  • 生命至上:所有处置措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 科学施救:严禁盲目施救,避免次生事故和扩大伤亡。确保救援环境安全是救援行动的首要前提。

常备不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保持应急能力的关键。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应急资源的可用性和人员的反应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

  • 保障投入:企业必须保证应急物资、装备和培训的投入,确保应急资源充足有效。

  • *免责声明: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