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全方位服务者
 029-89551388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知识

如何排查汛期非煤矿山隐患 织密安全度汛防护网

发布时间: 2025-08-21 来源:

一、 核心指导思想: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源头治理,关口前移:隐患排查要早、要小,在灾害发生前消除风险。

  3. 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对矿区所有区域和环节进行排查,同时对尾矿库、边坡、排土场等重点部位实施重点管控。

  4. 科技赋能,精准预警:充分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 责任到人,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项隐患都有责任人、整改措施、时限和复查验收,形成管理闭环。


二、 隐患排查重点领域与具体内容(“查什么”)

汛期隐患主要集中在“水”与“土”的结合部,以及因水引发的次生灾害。

1. 尾矿库 - 汛期安全的重中之重

尾矿库是非煤矿山最大的危险源,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 排洪系统

    • 检查截洪沟、排水沟、溢洪道、排水隧洞等是否有堵塞、裂缝、坍塌、淤积现象。

    • 检查涵管、隧洞接口是否密封良好,有无渗漏、破裂。

    • 确保排水能力满足百年一遇(至少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 坝体安全

    • 检查坝体(初期坝、堆积坝)有无滑坡、裂缝、渗漏、管涌、流土、隆起等迹象。

    • 检查坝体坡比是否符合设计,浸润线埋深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通过观测井监测)。

    • 检查滩顶高程、干滩长度是否符合汛期要求,保持足够的调洪库容。

  • 库区情况

    • 检查库区周边山体有无滑坡、泥石流迹象,是否会危及坝体安全。

    • 检查库内水位是否在安全控制线以下。

2. 露天矿山边坡及排土场(废石场)

  • 边坡稳定性

    • 检查边坡台阶高度、坡面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查找裂缝、坍塌、滑落、滚石等迹象,特别是暴雨后。

    • 检查边坡排水系统是否完好畅通,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坡面。

  • 排土场稳定性

    • 检查基底是否稳定,有无软基、渗流。

    • 检查排土台阶有无沉降、裂缝、滑坡迹象。

    • 检查拦渣坝、截洪沟、排水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 评估堆排顺序和高度是否科学,是否存在形成“人造高位泥石流”的风险。

3. 地下矿山

  • 防淹井

    • 检查井口、平硐口标高是否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

    • 检查工业场地防洪堤是否牢固可靠。

    • 检查地表塌陷区、裂缝区是否已进行充填、夯实或设置围栏警示,防止地表水直接灌入井下。

  • 井下排水

    • 检查水仓是否及时清理,容量是否满足要求。

    • 检查水泵、水管、闸阀、配电设备是否完好可靠,并进行联合试运转,确保排水能力充足。

    • 检查防水闸门(如果有)是否灵活可靠。

4. 矿区公共区域与基础设施

  • 矿区道路:检查路基、边坡是否稳固,有无被冲毁的风险;桥梁、涵洞是否完好。

  • 供电和通讯系统:检查线路杆塔、基站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否有防雷措施,确保汛期通讯畅通、供电可靠。

  • 生产生活设施:检查办公楼、宿舍、厂房、炸药库等是否位于低洼地带、行洪通道或地质灾害威胁区域。

  • 河道与涵洞:检查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的河道是否畅通,有无废弃物堵塞;涵洞过水能力是否充足。


三、 织密安全度汛防护网的体系化措施(“怎么防”)

排查是基础,构建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络才是关键。

1. 建立健全防汛责任体系

  • 落实主体责任: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是防汛第一责任人。

  • 明确具体责任:将尾矿库、边坡、井下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监测、预警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实行“包保责任制”。

  • 加强监管责任: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要落实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

2. 强化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 “人防+技防”结合

    • 技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对尾矿库浸润线、坝体位移、库水位、视频监控,以及对边坡的位移、地下水位等进行24小时自动化监测和数据分析。

    • 人防: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巡查制度,特别是雷雨、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要增加巡查频次。巡查不能“走马观花”,要带着“显微镜”去找问题。

  • 完善应急预案

    • 预案要实用、管用,明确预警等级、响应流程、撤离路线、避险场所、物资储备和人员职责。

    • 开展实战演练: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让所有人员熟悉信号、路线和程序,避免临阵慌乱。

  • 建立联动机制:与当地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及时获取暴雨、洪水、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快速响应。

3. 彻底整治隐患与工程治理

  • “清单制+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整改完成后严格验收销号。

  • 实施工程措施

    • 对堵塞的排水沟、涵洞进行彻底清淤

    • 对损坏的截洪沟、坝体进行修复加固

    • 对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削坡减载、锚固支护

    • 对可能灌入井下的地表裂缝进行夯实填充

4. 加强培训与宣传教育

  •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进行防汛知识、逃生技能和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 总结:汛期非煤矿山安全“十查十到位”口诀

为便于记忆和执行,可以概括为:

  1. 查责任,体系构建要到位。

  2. 查库坝,排洪浸润监测到位。

  3. 查边坡,稳定排水整治到位。

  4. 查井口,防灌防淹措施到位。

  5. 查排水,设备能力保障到位。

  6. 查场区,基础设施加固到位。

  7. 查河道,清淤疏浚畅通到位。

  8. 查预案,演练避险准备到位。

  9. 查物资,储备调用管理到位。

  10. 查预警,信息联动响应到位。

通过以上系统性的排查和体系化的防控,才能真正为非煤矿山织密一张坚实可靠的“安全度汛防护网”,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责声明: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风险。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